工商時報【記者康彰榮╱綜合報導】
爆發多次食品安全事件而遭受重擊的中國乳業,亟待國家標準的出爐來挽救行業。但據熟悉內情的專家透露,原本應由中國衛生部負責制定的乳品國家標準,最終竟由幾個乳業集團自行制定,而且草案中最重要的幾個標準不是消失就是標準降低,恐引發外界更多的擔憂。
揚子晚報報導,曾4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定討論會的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壽瀛透露,從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先後3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定討論會的西部乳業協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也抱怨說:「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覆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後為什麼會被推翻?」
報導指出,根據乳業專家的送審稿,乳品標準為每克生乳菌落不超過50萬個,每百克生乳蛋白質不低於2.95克,但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國家標準,每百克生乳蛋白質降低到了2.8克;每克生乳菌落竟然被放寬到200萬個。而在先進國家,蛋白質每100克要達到3.0克以上、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不超過10萬。
對於由「犯過錯」的乳業參與制定乳品國家標準,一些乳業專家議論紛紛。曾壽瀛表示,他曾對起草國家標準的企業資格提出了異議。
他認為,乳製品國家標準起草方應該具備3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生產該類型的產品有一定的歷史;二是所銷售的產品具有廣大的覆蓋率;三是在近幾年的生產銷售中沒有犯過明顯的過失。根據這3個標準,他認為相關企業並不符合,因此也就不應當作為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參與其中。
針對最終出爐的國家標準比預期降低,一位乳企技術人員指出,從全中國奶源發展來看,南方眾多的乳業基地已經完成產業化升級改造,乳源品質是有保證的;而在北方還有數量不少的個體乳源提供商,蛋白質含量相對要低一些。此次國家標準的修改,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護北方乳農和一些乳企的實際情況。
但曾壽瀛認為,關鍵性指標降低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值得調查和研究。
他強調,蛋白質和菌落這兩個關鍵性指標的降低不太合適。





熱門關鍵字: 免費A片 線上A片 自拍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