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從何時開始,「台灣之光」成為時髦用語。王建民、曾雅妮、林義傑、古又文、李安等等,都是「台灣之光」。這些人的確讓我們有與有榮焉之感,不過,這些人的成就,好像與每一個人的距離都比較遠。這樣的「台灣之光」,有距離感。
另外有一種「台灣之光」,比較沒有距離感,或者說比較平凡吧。菜市場裡賣菜的陳樹菊是其中之一。她是台灣之光,因為她做的是不平凡的事,但她又是一位像你我一樣平凡的人,她也代表了許許多多台灣充滿愛心的人。
日前媒體報導,台灣今年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中再傳佳績,勇奪八十三面獎牌,包括廿六金、四十五銀、十一銅及一項iENA的特別獎。這可不是第一次,而是「三連霸」,代表的是一種恆常的實力。這些得獎的人,不是台大、清大、交大,或者建中、北一女,這些讓人有距離感的學校,而是來自平凡的學校。
崑山科技大學得到四金一銀,成績耀眼;雲林科大也有三金二銀的成績;至於其它得到金牌獎的學校,包括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南台科大、龍華科大、建國科大、遠東科大和環球科大等。在高工方面,公東高工獲得一金二銀的佳績。這些都不是明星學校,而能有如此表現,足以證明:「台灣之光」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台灣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從這裡可以看出意義與價值所在。
一個人人都有機會,有希望發光的社會,不就是今天你我所處的台灣嗎!這種平凡的「台灣之光」,才真令人感到驕傲。
【中央網路報】





全站熱搜